国家宏观发展会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什么影响、企业学院怎样凸显自身办学特色、校企合作如何深化、国际先进经验怎样合理借鉴、热词“创新”究竟该怎么做到?
在2023年4月18日举办的礼济学院揭牌仪式上,一场“殡葬职业教育发展趋势”圆桌论坛聚集了北京、上海、长沙、香港四地专家学者,从职业教育、行业培养、国际教育等多个维度,纵论殡葬职业教育趋势,探讨殡葬职业教育、高等教育、继续教育的未来协同和融合。
邬亦波 | 福寿园国际集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、礼济学院执行院长 樊辛,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院长、礼济学院副董事长兼名誉院长 方晶刚,原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,复旦大学求是进修学院院长 谭泽晶,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院长 何振锋,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院长 陈巍,上海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 唐昌荣,香港大学附属学院课程主任 主持人:国内的殡葬职业教育至今近30年,海外殡葬职业教育有上百年历史。那么国内和国际先进职业教育差距在哪里,我们能借鉴到什么? 全球化趋势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。我们首先要明确自身需要什么,其次再去对症下药,发掘国外不同殡葬服务机构的强项,才能为我所用。 我认为,现代殡葬其实是在做“记忆工程”,我们已经超越了物理实体的功能。所以,人文、美学、科技、创新、管理等等,这些都是引进国际先进做法的方向。引用美国一位殡葬业界资深人士的观点,殡葬服务工作应做到两个词:纪念性的(memorial)、有意义的(meaningful)。国内从业人员不缺实操,但是现代服务业核心框架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掌握。在“后疫情时代”,人们对服务产生了更多有温度的诉求,如何满足,从业者需要科学指导。 美国沃尔森殡仪学院院长Leili McMurrough曾说,殡葬行业是一个高尚的(noble)行业。这一是对从业者提出了很高的职业道德要求,二是代表了重视知识、尊重专业的体现。殡葬行业是一个人文深度、服务宽度、理念高度兼备的行业。 主持人:您认为企业学院在客户价值创新、行业价值创新等方面,能做些什么? 我认为创新的前提是守正。职业教育守什么,我认为有四大价值要坚守。一是坚守政治价值,教育的根本是立德和熟人,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要为党育才、为国育人,因此,要坚守信仰,又要有职业技能。二是坚守经济价值,职业教育带有经济功能属性,它为行业培养职业技能人才,就是在为用人单位塑造人力资本增值的过程,通过植入企业文化、价值观、标准流程,使品牌价值进一步扩大。三是坚守行业价值,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、课程建设、实训实践环节打造等各个环节,都需要企业参与介入,这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,同时,企业作了成本投入,理应得到相应回报。四是坚守社会价值,教育本身是促进社会公平、保障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方法,尤其职业教育,全国目前约有600万职业院校学生,背后就是600万个家庭和工作岗位,通过就业为更多毕业生和家庭提供经济收入和生活保障,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也是最大的社会公平,这是做好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所在。 在坚守价值前提的基础上,才能谈创新。我认为重在三点创新。一是理念创新,各行各业的理念都一直在迭代和更新,这是推动新做法落实的动力。二是模式创新,比如从现场祭扫到网络祭扫,逐渐被大家接受,随着科技发展,一定会有新业态新模式产生。三是技术创新,我们都认同技术赋能驱动行业,比如时下正热的人工智能技术嫁接,殡葬行业也要关注新技术如何应用到场景变化,产生创新地满足人民需求的效果。 主持人: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让我们扎扎实实为中国现代殡葬职业教育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。